自從寫了「怎麼樣找新加坡的工作」後,很感謝有很多人私訊我說很喜歡我寫的文章,真的是非常感動
但我漸漸發現很多人都會接著擔心自己找不到新加坡的工作,所以都會問我到底新加坡好不好找工作。
其實我個人還是覺得直接上我介紹的那些網站投履歷試水溫最準,但大家似乎是需要更多的訊息先穩定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為了一次解決大家的不安,這篇就誕生了XD 。所以說,到底:
外國人在新加坡好找工作嗎?
其實這問題我覺得可以分成兩部分:「外國人」跟「新加坡好找工作嗎?」
我想對於「外國人」這部分應該很好理解,身為一個國家政府,責任跟福利當然是以照顧本國人為優先,因此所有在新加坡的公司都有外國人的quota限制,顧名思義就是「外國人在每間公司的比例是有被規範的」,公司必須雇用一定數量的本國人/永久居民之後,才能夠請一個外國人,因此就身份這點來說,「外國人」絕對是佔劣勢。
有些公司甚至直接要求你用IC登入,一偵測到你不是公民或永久居民,連履歷都不讓你上傳。
而「新加坡好找工作嗎?」,看到這句常常我往往會回覆的很小心,因為我不是資方,實在很難告訴你的能力到底是不是這裡所需要的,但我的觀察是這裏目前很缺軟體工程師,就我所知蝦皮跟Grab的工程團隊也充滿了不少台灣人,這是我唯一能肯定的訊息。
所以我想重點應該放的是:
怎麼樣做公司才會把外國人的Quota留給你?
底下我分成可控跟不可控的原因討論:
不可控制原因:
我接過很多HR在收到我履歷後寄信來直接問你,你需要公司幫你辦簽證嗎?像是以下:
Hi there,
Thanks for your interest in our position in SG! A quick question, will you need EP support if work in SG?
If so, 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we would have to hold your application as we can’t provide the support now, hope you can understand!
Thanks and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這種就是身份問題,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可以盡量鎖定現階段在新加坡規模大的公司,以上那家就是今年被併掉後在新加坡的規模變小了QQ ,因為大公司員工多,一般來說給外國人的quota也比較多。不過說到底這問題依舊很吃運氣,也不是說規模小就完全沒機會,我也收過不到50人的startup的面試邀約,所以我就不多討論。
可控制原因:
其實可控因素講直接一點就是你的「能力」,但我一直覺得「能力」是個很抽象的字,所以習慣換成「你的取代性高嗎?」
舉例:當時我在蘋果地圖的時候,公司僱用了快10個國家的人來做地圖分析,要說我們會很強大的分析技能其實也不用,但因為地圖是個很吃「Local Knowledge」的領域,要是沒有在當地國家住上好幾年根本不會對當地的街道有感受,所以當時都是找當地人來做自己的市場,這時候「Local Knowledge」就是這份工作裡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新加坡人幾乎取代不了的。
寫到這裡想到幾天前有人私訊我問:是不是沒有公司要求的背景就不會被錄取了?
其實這問題完全看你怎麼向公司證明你的能力,如果你覺得你適任,那你就申請看看,並且想一套說詞在面試的時候說服公司錄取你,向公司證明你就是他們要找的人。
但現實來看,因為完全沒有背景所以要過履歷那關也比較困難,所以如果真的想申請這個職位,我的建議是去做些努力,像是拿一些線上學習的證照,或是去做些相關的project,或是找到關係靠,都是方法。
最後寫寫心態,很多人發現自己一直都沒收到面試邀請後心裡會越來越焦慮,但要知道找工作本來就是 「努力+方法+運氣」的排列組合,也有時候不是努力不夠,也不是方法不對,只是時機不好而已,也不是說馬上找到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希望大家都堅持下去,然後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
運氣的話,以當時蘋果找地圖團隊來說:
HR要在有限時間內找到好幾個符合
- 在當地市場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
- 要同時會當地語言跟英文
- 薪水要求在預算內
其實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因此有時不見得要會什麼特別強大的專業才能夠在新加坡找到工作,除了得看工作性質跟他們要求什麼,運氣其實也很重要。
但如果你真的還是很無助,建議可以去廟裡拜拜,我覺得還是有點緩解焦慮作用,而且想當年我媽幫我在台灣拜完後(行天宮)隔天馬上收到4個面試邀請XD。不要想太多,畢竟就算最後沒有幫助,你還是可以把責任通通推給神明,你會比較好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