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信,選擇絕對是大於努力的。
在大學參加二十個營隊,外人看來,比不上一個海外實習;
在大學辦過十個全校性活動,外人看來,比不上舉辦一個全國大學生的計畫;
在大學修過多少英文課,外人看來,比不上一個交換學生計畫;
在大學上過多少不同學程,外人看來,比不上自己搞一個小創業;
大學畢業後念台灣研究所發表兩篇論文,外人看來,比不上人家父母花錢給小孩去國外念一年program
還不用寫論文的碩班;
這些例子最好的證明就是,人家一聽到你的選擇,會說“猛”或 “強欸”的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不敢說對己真的比較好,但就現實面來看,在你未來找工作或其他會用到“履歷”這種東西,
這些選擇真的是比較優勢的選項
儘管再多人知道出國唸書是花爸媽的錢,但大家還是報持著“他很猛”的心態
到國外念個爛大學,依舊是好大學,因為英文好就是猛
而我的疑問是,明明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東西,還是一堆人選擇辦一大堆營隊,參加一大堆相似的活動。
我真不懂,明明是台灣前三大名校的交大,怎麼還是這麼多這種現象?